深秋野钓鲫渔获不理想?4个黄金技巧筛小钓大!一天能钓20斤鱼

0
回复
21
查看
[复制链接]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

353

主题

374

帖子

3066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066
发表于 前天 17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天还没亮,河边就已经凑了不少钓友。

雾气在水面上游荡,像是谁家烧的玉米秸,还没散开。

王大爷拉着小马扎,搁河岸坐着,一边整理鱼钩一边嘴里念叨:“今天板鲫得来个大的!”旁边老李搭讪:“板鲫?别做梦了,昨天我钓了一天,鱼护里全是小豆丁。”王大爷笑了:“小鲫闹窝那是饵料没用对,钓鱼也得讲究技巧,不是瞎碰运气。”

打过招呼,大家齐刷刷抖起饵料。


喂饵那动作,一个比一个快,都恨不得赶紧让鱼下锅。

结果没一会儿,鱼漂动得欢,小鲫鱼一个劲儿上钩,板鲫却像和大家赌气似的,就是不露面。

王大爷心里不服气,看着鱼护里的鱼,越看越觉得不对劲。

这些小鲫鱼,个头还没牙签粗。

难不成板鲫都跟咱玩躲猫猫?

其实大板鲫不是不来,是根本没进窝。

钓了这么多年鲫鱼,王大爷琢磨出个门道。

别人一味用纯腥饵——“给鱼补蛋白”,结果把小鲫、小杂鱼全招来了。

大板鲫警惕得很,就怕腥气太冲。

王大爷悄悄换成了“六分香四分腥”,谷物香饵混点淡腥,捏起来像和面团儿,不软不硬,入水五分钟还不化。

他还挂了几条蚯蚓,蘸点香饵粉,鱼钩上像小吃摊一样,香腥齐全。

老李瞧见了,忍不住问:“咋还搁蚯蚓蘸香饵?你做鱼宴呐?”王大爷回头眨眨眼:“这叫‘香腥双拼’,可不是闹着玩的。”鱼饵下水没多会儿,鱼漂动静就不一样了。

小鲫闹得少了,漂相稳当许多。

王大爷手一抖,抄网下去,板鲫上来了,三两多,闪闪发亮,像河里的“小金条”。

他乐得嘴都合不上,“这就叫配方对路,板鲫上钩有道理!”

窝料也讲究。

王大爷拿小米泡了三天白酒,又加了把红糖,香味慢悠悠地散开,像老街卖豆腐脑的小摊,远远就能闻见。

红虫颗粒捏碎混进去,打窝只撒两把,不多不少,免得鱼吃饱了就溜走。

酒米香气持久,板鲫最受用,小鲫吃了两口就跑。

窝子里鱼星冒得均匀,黄豆大的鱼泡浮在水面上,板鲫就在窝里打转。


钓鱼选地方也有门路。

野钓那么多年,王大爷发现板鲫可比小鲫怕冷。

早晚选河深的地方,三米往下,铧尖、凹岸、稳水处,大板鲫就在这些“暖炕头”猫着,像冬天老头儿搁屋里烤火。

太阳一出来,水温升了,板鲫才舍得往浅湾溜达。

一米半到两米,向阳的湾子,水里有树、有石头遮风,板鲫就敢出来吃草籽和昆虫。

有一次八点钟,王大爷蹲在三米五深的铧尖,不到半小时,一条板鲫就给抄上来了。

到中午,他又换到浅湾,窝里鱼星冒得欢,大板鲫连着上钩。

他乐呵呵跟大家唠嗑:“早晚钓深水,午后晒太阳,板鲫才肯露头。钓鱼得跟着水温走,板鲫比俺还懂生活。”

线组搭配也不能瞎整。

板鲫嘴小,水冷的时候口更轻。

线组太粗,鱼嘴吸不进去,漂都不带动一下。

有人习惯用粗线大钩,说是“结实”。

王大爷撇撇嘴:“你这是拉拖拉机呢?板鲫嘴巴有多大?线组不合适,鱼根本不敢咬!”水温十五度以上,王大爷选一号主线加零点六号子线,钩用三到五号金袖,细钩尖利,鱼一咬就中。

水温低点,他就换成零点八主线、零点四子线,三号金袖钩,既不脱钩也不挡口。

钓友们学着换线组,没两下板鲫就上来了。

他们乐得合不拢嘴:“这线组用得巧,板鲫嘴巴不怕,咬钩就跑不了。”王大爷说:“钓鱼就像穿衣裳,夏天凉快点,冬天得保暖,线组得合身才舒服。”

调漂也是个细致活儿。

板鲫口轻,漂相变化微妙。

有人调漂太钝,小信号压根看不出来。

有人调得太灵,结果老锚鱼。


王大爷教大家空钩半水调四目,挂饵钓三目。

漂一顿半目到一目,像猫挠心那一下子,赶紧提杆,准能中鱼。

要是杂鱼闹得凶,他就调平水钓一目,只抓板鲫那稳口,漂慢慢黑或慢慢顶。

河边一群人围着看,王大爷钓上来一条又一条。

大家都说:“你这是玩细活儿呢,板鲫都让你逮住了!”王大爷揶揄道:“钓鱼这行,板鲫嘴比俺娘还精,漂要抓好,细活才能见真章。”

一天钓到收竿,王大爷鱼护里板鲫排得整整齐齐,像街边卖的猪肉,“一刀一块,看的都舒坦”。

小鲫鱼寥寥无几,他得意地说:“板鲫这东西,不是你运气好就能钓到,得拿出真本事,一步不差才成。”众钓友纷纷凑过来交流经验,现场跟学跟用,谁用谁知道。

有个小伙子原先净钓小鲫,后来换了王大爷的饵料和线组,下午蹲了两个小时,鱼护里板鲫多得快撑破了。

他乐得合不拢嘴:“以前净是小豆丁闹腾,现在都成板鲫专场了。”旁边钓友啧啧称奇:“这门道还真有用,啥说法都不如自己试一遍。”

钓鲫鱼这事儿,地道得很。

老街坊们打趣:“钓鱼就像相亲,别光看外表,细节才是关键。”王大爷摆手:“谁都能板鲫成堆,关键得门道对路。”河边热闹得很,大家边钓边唠嗑,笑声不断。

有钓友憋不住问:“你还有什么筛小钓大的妙招没?”王大爷故作神秘:“技巧都在手里,剩下的就是耐心等鱼上钩。”

钓鱼文化在中原地界流行已久。

老祖宗们就讲究用对饵料、选好钓点,板鲫就是河里的“贵客”,谁钓谁有面子。

王大爷这些年琢磨,技巧全凭一手经验。

饵料配得巧,窝子打得准,钓位选得对,线组调得灵,漂相抓得稳,板鲫准能拉满一护。

哪怕没赶上板鲫季,技巧用到位,照样能有好收成。

钓友们边钓边分享,谁钓上来的板鲫大,谁就是“河边一哥”。

大家一边研究新法,一边交流心得。

“今天你钓多少?”“二十来斤!”“咋钓的?”“饵料香腥配,窝料酒米香,钓位跟水温走,线组细巧,调漂稳当,漂动就抬杆。”一群人笑呵呵围着鱼护数板鲫,像秋收时节数玉米棒子,满满的收获感。

河边的风吹过,带着酒米的香气和板鲫的鲜活气息。

谁用对门道,谁就能在深秋的河边收获满满板鲫。

钓友们挨个装鱼,脸上挂着知足的笑。

河岸边板鲫成堆,钓鱼人的故事还在继续。

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,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我们
400-050-1111

客服QQ:9519990

服务时间:周一到周日8:00-23:30

关注我们

钓友网

Powered by www.4ma.cn 钓友分享网站!2024/08/01  © 2001-2024 钓鱼网 Inc.   中国钓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ICP证:粤ICP备775852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