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一过钓鱼别硬扛!4 个 “应季招” 一用就灵,连竿根本停不下来
秋分一过钓鱼别硬扛!4 个 “应季招” 一用就灵,连竿根本停不下来
loading...
上周秋分刚过,我揣着夏天的钓法去野塘,守了俩小时没见一口 —— 浮漂跟定海神针似的,换了三种商品饵都没用。旁边的老郑看我急得转圈,递了根烟说:“天凉了鱼也变懒了,还按夏天那套来,能钓到才怪!” 后来跟着他调了调钓法,不到下午三点,钓了五条鲫鱼、两条小鲤鱼,连竿的时候手都酸了。其实很多钓友都犯过同样的错:秋分后只知道水温降,却不知道鱼的食性、栖息地、活性全变了,只要把策略跟着调对,根本不用愁没口。
先跟大家说句实在的:秋分是钓鱼的 “分水岭”,鱼的习性会出现三个关键变化,这也是咱们调策略的根本。第一是水温降了,鱼活性从 “活跃” 变 “慵懒”,夏天能游百米找食,秋分后只在 “舒服的小范围” 里待着,不会瞎折腾;第二是食性转了,夏天爱吃清淡的,秋分后得补 “高蛋白 + 易吸收” 的,要贴膘过冬,比如蚯蚓、螺肉、发酵谷物,光用甜香饵根本勾不动;第三是栖息地挪了,白天会待在 1-2 米的浅滩草边(这里水温高、有食物),傍晚水温低了才往 2-3 米的深浅交界区挪,再死守深水区就是白等。我上周一开始在 3 米深水区钓,老郑让我挪到 1.5 米的草边,刚下竿 20 分钟就有口,就是踩中了鱼的 “新栖息地”。
接下来这 4 个 “应季策略”,是我跟老郑学完、又实战验证过的,不管是野塘、水库还是小河,秋分后钓鲫鱼、鲤鱼、草鱼都管用,新手照着来,基本不会空竿。
第一个策略:钓时 “追着水温走”,别再死守全天。秋分后水温跟过山车似的,早上 10 点前、下午 4 点后水温低,鱼躲在浅滩草边不动弹,这时候去钓就是浪费时间;最佳钓时是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,尤其是中午 12 点到 2 点,浅滩水温能比早晚高 3-4℃,鱼会出来觅食。我上周按这个时间钓,上午 11 点到下午 1 点,光鲫鱼就钓了 4 条,而早上 9 点去的钓友,到中午还没开张。要是遇到阴天,就把时间往 ...
先跟大家说句实在的:秋分是钓鱼的 “分水岭”,鱼的习性会出现三个关键变化,这也是咱们调策略的根本。第一是水温降了,鱼活性从 “活跃” 变 “慵懒”,夏天能游百米找食,秋分后只在 “舒服的小范围” 里待着,不会瞎折腾;第二是食性转了,夏天爱吃清淡的,秋分后得补 “高蛋白 + 易吸收” 的,要贴膘过冬,比如蚯蚓、螺肉、发酵谷物,光用甜香饵根本勾不动;第三是栖息地挪了,白天会待在 1-2 米的浅滩草边(这里水温高、有食物),傍晚水温低了才往 2-3 米的深浅交界区挪,再死守深水区就是白等。我上周一开始在 3 米深水区钓, ...
第一个策略:钓时 “追着水温走”,别再死守全天。秋分后水温跟过山车似的,早上 10 点前、下午 4 点后水温低,鱼躲在浅滩草边不动弹,这时候去钓就是浪费时间;最佳钓时是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,尤其是中午 12 点到 2 点,浅滩水温能比早晚高 3-4℃,鱼会出来觅食。我上周按这个时间钓,上午 11 点到下午 1 点,光鲫鱼就钓了 4 条,而早上 9 点去的钓友,到中午还没开张。要是遇到阴天,就把时间往后错,等太阳出来晒会儿再钓,比如下午 1 点到 4 点,水温上来了鱼才会开口;要是刮小风,选背风向阳的浅滩,风不直接吹水面,水温降得 ...
第三个策略:钓点 “浅中找深 + 草边找口”,盯准鱼的 “觅食窝”。别选光秃秃的浅滩,也别选太深的水区,要找 “浅里有深、有草有食” 的地方 —— 比如水库边的芦苇根附近(有草籽、虫子),河湾的水草缺口(水流缓、食物堆得多),或者浅滩里突然出现的 1.5 米小坑(鱼能躲能吃)。我上周在野塘的西南角,就找了个有几丛水草的小坑,一上午钓了 3 条鲫鱼,后来有个钓友也挪过来,照样钓上一条鲤鱼。这里有个小技巧:要是不知道哪有鱼,就扔几粒酒米在草边,等 10 分钟看有没有鱼星(鱼吐的泡泡),有鱼星就说明有鱼,在旁边下竿准 ...
第四个策略:调钓 “钝中找灵”,别再追求 “灵敏”。秋分后鱼吃饵轻,游得慢,要是还按夏天那样调灵(比如调四钓二),鱼吸饵的力气小,浮漂根本没反应,就算有反应也容易脱钩。我现在都调 “钝”:要么调平水钓两目,要么调一钓三,让钩饵轻轻躺在水底,鱼不用太费力就能吸进去,浮漂只要有半目下沉或上顶,提竿基本都中鱼。上周我一开始调四钓二,半天没口,换成调平水钓两目,立马就有动作,钓上一条半斤的鲫鱼,就是因为调钝后鱼吃饵更轻松。这里要注意:别调太钝,比如调一钓五,那样浮漂反应太延迟,鱼吐钩了才动,容易错过提竿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