钓鱼别总盯着一个点!学会这3招“逗钓”,死口变活口!

  • |
  • 幻灯播放
  • |
  • 查看原图
  • |
  • 提示:支持键盘翻页 ←左 右→

钓鱼别总盯着一个点!学会这3招“逗钓”,死口变活口!

loading...
    loading..
loading...
北风一吹,水面起了皱,梧桐叶子像撒金子一样往下落。你我这样的老钓鱼人,心里那根弦儿又被拨动了。可现实往往是,兴冲冲地搬着全套装备,在水边坐上一整天,浮漂却像被点了穴,纹丝不动。看着旁边保温箱里热气腾腾的茶,再看看自己空空如也的鱼护,心里那股凉意,比这深秋的寒风还刺骨。你是不是也常常这样,一边搓着冻僵的手,一边在心里犯嘀咕:“这鱼都死绝了吗?还是我的饵料今天不对劲?” 就在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,隔壁钓位那个只带了个小马扎、用着一根不起眼短竿的老大爷,却不紧不慢地一提一竿,一条巴掌大的鲫鱼就被他请进了护里。他的动作不快,甚至有些悠闲,但那频率,简直让你怀疑你们俩钓的是不是同一片水域。你忍不住凑过去看,装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,饵料闻着也没啥特别。问题到底出在哪? 老弟,别再纠结是“风水”不好还是运气太差了。钓鱼这玩意儿,七分靠技术,三分才看天。尤其是在深秋初冬这种鱼口变轻、变滑、变弱的季节,高手和新手的差距,就体现在那几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调整上。今天,我就把压箱底的几招掏出来跟你唠唠,保证你看完之后,对付这深秋的“小口鲫”,心里就有底了。 一、别再迷信“大小通杀”,线组的“降维打击”才是关键 很多钓友有个误区,总想着一套线组打天下。特别是夏天钓惯了鲤鱼、草鱼,那套1.5配1.0,甚至2.0配1.5的线组,到了秋天也懒得换。心里盘算着:“万一碰上个大的呢?”结果,大鱼的影子没见到,小鲫鱼给的信号,全被这套粗笨的线组给过滤掉了。 说白了,深秋的鲫鱼,吃口就像大家闺秀一样,文静得很。水温一降,它的新陈代谢慢了,张嘴的幅度和吸食的力道都大不如前。你用那么粗的线、那么大的钩,别说鱼了,就是人去吸,都得费点劲。浮漂好不容易有点动静,刚想提竿,鱼早就因为异物感太强而吐钩跑了。这哪是钓鱼,这简直是给鱼 ...

阅读:6 | 评论:0我来说两句:

欢迎您,请 [登录][注册] 发言!
除了“逗”,你还必须学会解读深秋的“浮漂语言”。别再等什么黑漂了,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。这个季节,真正的吃口信号往往是: 这些信号稍纵即逝,需要你全神贯注。一旦出现,不要犹豫,手腕轻轻一抖,就能刺鱼成功。 【实战小贴士】在一个钓点如果半小时没有口,不要死守。可以尝试在原钓点前后左右半米范围内换着地方下竿,也就是“人找鱼”。深秋的鱼不爱动,但它们会聚集在一些水温相对稳定、有微弱暗流或者有少许障碍物的地方。你多试探几个点,很可能就找到了它们的“暖房”。 好了,老弟,这三个调整——精细化的线组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