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钓鱼不是“鱼不开口”,而是你没找对位置!掌握鱼窝、时机、钓法,大鱼等着爆护!

  • |
  • 幻灯播放
  • |
  • 查看原图
  • |
  • 提示:支持键盘翻页 ←左 右→

冬天钓鱼不是“鱼不开口”,而是你没找对位置!掌握鱼窝、时机、钓法,大鱼等着爆护!

loading...
    loading..
loading...
有时候冬天咱们守在河边,一坐就是一整天,浮漂动都不动,最后只能收竿回家,然后嘴里说着“鱼不开口”,其实仔细真不是鱼不饿,也不是天气变坏,更多的可能是我们选错了位置,反正懂钓鱼的朋友就明白,冬天是真不比夏天好钓,但只要找准“鱼的被窝”,大鱼其实天天都在水下等着你来。 其实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:“冬天鱼都冬眠了”,不过仔细翻一翻日记就发现,大鲤鱼和鲫鱼这俩主角,冬天根本没睡死,它们只是变聪明了,不怎么乱动,有两个关键动作:白天觅食,晚上扎堆取暖,特别是鲤鱼,这家伙水温一准在8到12度之间的时候,天天要蓄点脂,吃上一口顶得上夏天好几口,而且这口还挺讲究时间和位置。 比如和去年十二月中旬我在河边守过的一个“战役”,上午出来的时候水温正好是10.5度,鲤鱼咬口就特别猛,三小时钓到一条又粗又长的老鲤鱼,重到有点不好意思跟人炫耀,结果第二天虽然气温还升到了十二度,水温却只剩下不到六度了,整天浮漂不带动的,自己都开始怀疑是不是竿子没选对,后来才明白,水温和气温差了一截,鱼根本就没出来活动。 不过转过头来,咱们一下冬天钓大鱼的几个要点,真正算是靠“技术流”吃饭的。首先就是选位置,真不是随便找个水域就扔竿,老钓手都知道,大鱼这时候喜欢躲在深水区,最好是老河床那种三米左右的深坑,水温总能比浅滩高个一两度,而且鱼都在一块聚着,连竿的概率就大多了。还有像桥墩下游南岸,尤其是在晴天,阳光照得水面暖融融的,鱼会慢慢游到向阳的一面,碰巧正是你钓鱼的黄金时段。 并且,还有一点容易忽视,就是“障碍物”旁边的草洞。别搞混了,草密的地方反而因为缺氧,鱼都在藏的洞里,不是草丛中。我前年冬天就吃过亏,守着水草最多的那块一整天,结果浮漂就是不动,后来哥们提醒,打窝得要在草洞边缘,不要一头扎进最密的里头,才慢慢摸对了 ...

阅读:5 | 评论:0我来说两句:

欢迎您,请 [登录][注册] 发言!
其实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:“冬天鱼都冬眠了”,不过仔细翻一翻日记就发现,大鲤鱼和鲫鱼这俩主角,冬天根本没睡死,它们只是变聪明了,不怎么乱动,有两个关键动作:白天觅食,晚上扎堆取暖,特别是鲤鱼,这家伙水温一准在8到12度之间的时候,天天要蓄点脂,吃上一口顶得上夏天好几口,而且这口还挺讲究时间和位置。 比如和去年十二月中旬我在河边守过的一个“战役”,上午出来的时候水温正好是10.5度,鲤鱼咬口就特别猛,三小时钓到一条又粗又长的老鲤鱼,重到有点不好意思跟人炫耀,结果第二天虽然气温还升到了十二度,水温却只 ... 不过转过头来,咱们一下冬天钓大鱼的几个要点,真正算是靠“技术流”吃饭的。首先就是选位置,真不是随便找个水域就扔竿,老钓手都知道,大鱼这时候喜欢躲在深水区,最好是老河床那种三米左右的深坑,水温总能比浅滩高个一两度,而且鱼都在一块聚着,连竿的概率就大多了。还有像桥墩下游南岸,尤其是在晴天,阳光照得水面暖融融的,鱼会慢慢游到向阳的一面,碰巧正是你钓鱼的黄金时段。 并且,还有一点容易忽视,就是“障碍物”旁边的草洞。别搞混了,草密的地方反而因为缺氧,鱼都在藏的洞里,不是草丛中。我前年冬天就吃过亏,守 ... 起初我也觉得“商品饵万能”,但后来从渔郎这儿学了个小配方——红虫里面加点蜂蜜,只要比例别太夸张,5%的蜂蜜就够了,水里能飘出一点甜香气,鲤鱼对这个口味真挺敏感,冬天尤其有效。那次实战用红虫,半小时内连中两条肥鲤,实际效果比纯腥的还强。别忘了浮漂也是门学问,有时候选小号袖钩跟吃铅比较轻的细尾漂,一方面不容易惊鱼,就是大鱼轻咬的时候也能明显看到漂动。这样只要线组搭配用0.8号主线加细子线,真赶上大鱼咬口的时候,浮漂微微抖一下,不用大动作,提竿紧跟着就能稳稳把鱼拉上来。 不过别光想着工具,钓法也得跟着 ... 对照那些说“冬天空军”或者“鲫鱼没口”的说法,其实真不是鱼懒,有时候换个思路,找对窝点和钓法,分分钟就能爆护,像我认识的老铁,他去年冬天就在桥墩南侧中午时段钓到一条四斤多的野鲤,整个过程没用啥商品饵,用的就是红虫加点甜味,逗钓手法。这些小窍门绝不是什么秘技,只是没真下水试过很多人就不知道,反倒以为鱼不开口,感觉是大家老跑错地方而已。 还有,补充说一句,别小看天气预报和测水温这些“小动作”,有时候多查几次,现场对比着调整,连竿的概率不光是运气,更多还是预判和调节。我自己用温度计加手机记录,时间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