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总是钓不到鱼,因为你根本没弄明白钓鱼的四要素
为什么总是钓不到鱼,因为你根本没弄明白钓鱼的四要素
loading...
很多钓友在刚接触钓鱼时,总会被身边有经验的钓友劝导,一定要多练好基本功,只有基本功到位了,我们才能诱到鱼、钓到鱼、钓好鱼。
钓鱼最关键的是资源,有资源,别说钓饵,用烟屁股、指甲刀都能钓到鱼,这个观点对不对呢?
对也不对,曾经去友人的养殖池去做测试,池子里的鱼密度非常的大,挂一个没有任何处理过的烟屁股,根本没有鱼抢食。
但是将饵料加水,搅拌成稀汤状,再将烟屁股放进去浸泡一会,再用来挂钩钓鱼,果然来者不拒。
那么决定钓到鱼的因素是什么呢?
主要有四点要素:一是鱼的密度,二是饵料的味型,三是饵料的状态,四是尽可能精准抛竿。
一、鱼的密度
有经验的老鸟都能理解这么一句话,了解了水域里鱼的密度,就能判断出渔获的上限值,这是什么意思呢?
熟悉的钓点就不说了,陌生不熟悉的钓点,我们怎么判断鱼的密度呢?很简单,撒一把腥香的粉饵进水,观察一下小鱼进窝的速度和密度。
如果饵料打下去小杂鱼就快速进窝,数量还挺多,那该水域鱼的密度还是非常可观的,如果饵料打下去小杂鱼迟迟不进窝,即便进窝了,小杂鱼的密度也不大,那该水域鱼的密度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之所以这么判断,是因为在野外水域中,完善的生态链就决定了这种数量差异,小鱼虾永远都是生态链的底层,也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环节。
而我们在野钓时,之所以要尽量选择好钓位,选择合适的出钓天气,就是尽可能让鱼在钓点附近的密度大一些。
二、饵料的味型
水域内鱼的密度是客观条件,但是窝点内鱼的密度,则是可被人为操控的,简单地说,就是饵料的味型越合适,窝子里的鱼,密度就越多。
那么我们怎么来判断,饵料的味型合适还是不合适呢?在这一项上,我们需要做到两点即可。
1、味型数量不要超过3种,很多钓友喜欢将黑坑、竞技钓思路引入野钓,认为饵料的味型 ...
那么决定钓到鱼的因素是什么呢?
主要有四点要素:一是鱼的密度,二是饵料的味型,三是饵料的状态,四是尽可能精准抛竿。
一、鱼的密度
有经验的老鸟都能理解这么一句话,了解了水域里鱼的密度,就能判断出渔获的上限值,这是什么意思呢?
熟悉的钓点就不说了,陌生不熟悉的钓点,我们怎么判断鱼的密度呢?很简单,撒一把腥香的粉饵进水,观察一下小鱼进窝的速度和密度。
如果饵料打下去小杂鱼就快速进窝,数量还挺多,那该水域鱼的密度还是非常可观的,如果饵料打下去小杂鱼迟迟不进窝,即便进窝了,小杂鱼的密度也不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