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,几乎都开始禁止垂钓了?有何科学解释?

0
回复
6
查看
[复制链接]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

353

主题

374

帖子

3066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066
发表于 前天 17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你有没有发现下面这个问题,现在找个能安心甩两竿子的地方,是越来越难了,以前村头河沟、学校后身儿的小池塘,谁家孩子拎根竹竿都能蹲半天,钓几条鱼娱乐下解解闷,也没人管没人问。

可如今呢,甭管是城市公园的景观湖,还是小区里那巴掌大的蓄水池,清一色立着“禁止垂钓”的牌子,冷冰冰地杵在那儿,像极了物业大爷看你的眼神。

咱老百姓就图个乐呵,怎么连娱乐垂钓都不让了?


其实不是所有水域都绝对不让钓鱼,但大多数公共区域确实明令禁止,尤其是城市建成区内的封闭或半封闭水体。

这类地方最常见的就是公园湖泊、校园人工湖、住宅区景观水池等。这些水体根本不是为渔业设计的,而是作为城市绿化系统的一部分存在。


根据住建部发布的《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》和各地市政管理条例,这类水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微气候、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景观服务。

它们往往水浅、面积小、自净能力弱,一旦有人频繁活动,特别是使用饵料、抛投线组、遗留渔具,很容易打破原本脆弱的生态平衡。

比如北京陶然亭公园的湖面,虽然看着不小,但实际上平均水深不到1.5米,属于典型的富营养化风险区。如果多人长期垂钓,残留的面包渣、蚯蚓内脏、商品饵中的化学添加剂会加速藻类爆发,导致水体发绿发臭。


这不是危言耸听,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复查中,有近三成复发案例与岸边人为投饵行为直接相关。

更别说有些钓友为了提高收获,偷偷用活饵或者撒窝料,这等于给外来物种入侵开了后门。像巴西龟、鳄雀鳝这些本不该出现在本地的食物链顶端生物,很多都是通过不当放生或携带传播进入城市水系的。

长春南湖就曾因市民违规放生掠食性鱼类,导致本土鲫鱼、麦穗鱼数量锐减,花了三年才逐步恢复种群结构。


再说安全这块儿,很多人压根没意识到钓鱼藏着多大隐患。别看甩竿那一刻挺潇洒,真出事可不认人。

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》明确指出,在无专业防护设施的水域周边进行垂钓属于高风险行为,尤其雨季来临前,堤岸土壤松动,稍不留神就可能滑落水中。


去年沈阳浑河支流发生过一起事故,一名男子夜间独自钓鱼,脚下一滑掉进排水渠,幸亏被巡河人员及时发现。

而且现在很多景观水体底下埋着喷泉泵、照明线路、自动补水管道,要是钩子挂断电缆或者破坏设备,维修成本动辄上万,这笔账最后还得全体市民买单。


更麻烦的是纠纷问题,有人钓鱼就会有人围观,小孩凑热闹、宠物乱跑、争抢位置,矛盾一触即发。上海某社区曾因几位老人每天固定占位钓鱼,引发邻里投诉数十次,最终不得不加装监控和围栏。

城市管理本质上是公共资源分配的艺术,当少数人的爱好影响大多数人享受环境的权利时,禁令就成了最稳妥的选择。这不是剥夺自由,而是维护秩序的基本手段。


从法律层面讲,我国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保护制度。像《渔业法》就规定了,天然河流、湖泊、水库等公共水域的渔业资源归国家所有,任何单位和个人捕捞必须取得许可。

也就是说,哪怕你在家门口的小河沟里摸条鱼,严格意义上也得办证。当然现实中执法不会这么较真,但对于明显属于市政管辖的人工水体,管理部门有权依据地方条例设定使用规则。

像深圳早在2018年就出台规定,明确城市公园内所有水体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捞活动,违者最高可罚款五百元。类似政策已在广州、杭州、成都等多个城市推行。


这不是突然变严,而是随着公众环保意识提升和精细化治理推进,过去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的做法正在退出历史舞台。

与此同时,正规垂钓场所也在逐步增加。农业农村部近年来推动“休闲渔业示范基地”建设,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标准化垂钓园,截至两年前,全国已有超过两千家备案认证的合法钓场,配有救生设备、专人值守和生态保护措施。

这意味着,并非不让大家玩,而是要把活动引导到合适的地方去。


一个小小的“禁止垂钓”牌子,背后其实是整套城市管理逻辑的体现,既要保生态,又要守安全,还得顾公平,这下知道咋回事了吧?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我们
400-050-1111

客服QQ:9519990

服务时间:周一到周日8:00-23:30

关注我们

钓友网

Powered by www.4ma.cn 钓友分享网站!2024/08/01  © 2001-2024 钓鱼网 Inc.   中国钓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ICP证:粤ICP备775852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