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野钓鲫鱼,有的时候明明水里面有鱼,还能看到窝子里有鱼泡冒出,身边的钓友也是一条一条上鱼,自己的浮漂却稳如老狗。
这种窝子里有鱼,但就是不咬钩时怎么回事?我们该怎么解决呢?
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。
钩饵轻微离底
鲫鱼作为典型的底层鱼类,多数时候都在水底翻找食物,按常理钓底是常规操作。
但水底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,如果水底有松软的淤泥,或者有水草等障碍物,钩饵在落入水底之后就会被掩藏起来。
钩饵被淤泥或水草掩盖,鱼进窝之后找不到食物,自然也就无法咬钩。它们只能在窝子里转来转去,和岸上的钓鱼人一样着急。
面对这种情况,就需要让钩饵轻微离底,将它们从水底的“泥潭”中解救出来,让它出现在鲫鱼的视线范围内。
进窝的鱼儿能够看到食物,自然会去吃,也就会咬钩了。
那么,具体离底多少合适?
这个没有固定的数值,需要钓鱼人一点一点试出来。
我们可以从离底10厘米起步,要是浮漂依旧毫无动静,那就调整浮漂,逐步上调到20厘米、30厘米,直到有口为止。
不过,有一点要注意,如果是闷热天气导致水中缺氧,鲫鱼集体上浮,跑到水体中上层透气,那么钓离底也不会有改善。
这种情况下,什么方法也不会让鲫鱼开口,不如收拾装备换个地方重新打窝,或者换个时间再钓。
钓窝子边缘
打窝是钓鱼的必备技能,可不少钓友总觉得窝料越多鱼越爱,结果大把窝料下去,反而好心办了坏事。
当窝子周围鱼星密集,却始终不见咬钩,很可能就是窝料过量,导致鲫鱼只吃窝料,对钓饵没有兴趣。。
这时候,就不能在窝子死守了,而是要钓窝子的边缘。
以窝子为圆心,半米之内的区域都可以试探一下。
在窝子的边缘,窝料没那么扎堆,味道也不那么浓烈,反而让鲫鱼放松警惕,更容易发现钓饵的独特魅力。
在窝边作钓,也不要死守。要适当逗钓,时不时轻提鱼竿,让钓饵在水中动起来,鲫鱼更容易发现食物。
适当使用添加剂
野钓,重要的是找鱼,而不是在饵料上下功夫,添加剂很少在野钓中使用。
野生鱼常年在自然水域摸爬滚打,食物短缺、口味单一,一旦找到鱼群,普通饵料就能轻松诱惑它们上钩。
很多添加剂味道过浓,使用不当反而会起到反效果,让周围的鱼不敢进窝。
因此,野钓多数情况下不要使用添加剂,只有在一些特殊环境下,鱼不愿意开口,可以使用添加剂促进它们开口。
注意,这里使用添加剂的目的是为了让鱼开口,也就是说前提要窝子周围有鱼,而不是依靠添加剂诱鱼。
在肥水中垂钓,天气闷热,鱼儿胃口差不愿意开口,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饵料中加入果酸或药酒,给鱼儿开开胃。
果酸的清新酸味能刺激鱼儿的味蕾,勾起它们的食欲;药酒独特的气味在水中穿透力强,能在复杂环境中迅速抓住鱼儿的注意力。
使用添加剂一定要把握好度,就像炒菜放盐,多一分则咸,少一分则淡。
添加剂量过多,浓烈的味道反而会吓跑鱼儿;剂量太少,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。
钓友们可以从小剂量开始慢慢试,宁少勿多,根据鱼情变化灵活调整,找到那个能让鱼儿疯狂的黄金比例。
钓鱼的乐趣,不仅在于满载而归的喜悦,更在于破解难题、征服鱼情的成就感。
当你下次野钓鲫鱼再遇到有鱼不开口的情况时,可以观察以下周边环境,看一看是什么问题导致的鱼儿不愿意开口。
确定了具体的原因,就可以针对性地找出破解方法。
当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,找到了鱼儿不愿意开口的方法,将鱼钓上来,这种成就感对于钓鱼人来说简直太棒了!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