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秋天钓鱼还老一套?3 招接地气套路,大鱼连竿手都酸
上周六我去城郊小河解馋,说实话,原本还以为自己经验老到,结果被狠狠打脸。老规矩:选了河里最深的三米大坑,酒米半斤,纯素玉米挂钩,结果守到中午,才晃晃悠悠钓了两条小鲫鱼。正琢磨是不是河里没鱼呢?旁边的张哥却像开了挂,三五分钟就提一竿,鱼护里鲤鱼、草鱼咕咚咕咚地蹦。我还真没忍住,凑过去请教,张哥笑着来了一句:“秋天钓鱼,还守着夏季那套,难怪空军。现在得讲点‘套路’——不是耍小聪明,是顺着鱼的思路来。”看看张哥鱼护鼓得直冒水泡,我才服气。跟着他学了三招,下午连钓五条大鱼,手都快抽筋了。秋季钓鱼的门道,全藏在鱼的“贴秋膘”和“怕折腾”这两点里,聪明用小招,大鱼真得上手就停不下来!
其实特别多钓友秋天出钓时,明明鱼是肥的,偏就钓不起来,在哪儿白等一上午,钩上顶多糊点小杂鱼,要不就是窝子打一堆,鱼来两口就跑,再不就是死守清淡饵料,碰到大鱼也勾不住。秋季钓鱼坑人的地方其实就几个:一是鱼怕冷,可也不是光缩深水,一热又蹿回浅滩;二是它们都要抢着补蛋白,为冬天囤膘,没油水的饵压根不稀罕;三是秋天的鱼挺惜命,折腾不起水流大的地方。这三招对症下药,新手照搬也立竿见影!
第一个套路,看饵不如看水温。我以前傻愣愣早上死守深水区,没想到秋天太阳一出来,浅滩水温窜得贼快,比深坑高三四度,正是鱼儿出来晒太阳、找食物的“黄金时间”。张哥说,秋天其实得“追着太阳钓”:早上六七点,赶紧挑一米多深、带点水草的浅滩,太阳一照水温上来,鱼就主动游出来;等到正午十一二点,太阳烤得浅滩快成洗澡水,鱼儿反而溜回深浅交界,像是岸边突然陡下去的二米口,既凉快又近食物。我抱着试试心态,跟张哥一块抛竿到溪水草边,刚等十几分钟,那浮漂就慢吞吞顶了一下,提起来一条半斤大鲫鱼。我真是服了,难怪以前早晚守深坑等半天也没鱼星,原来全搁浅水晒太阳去了!还有个小门道,下雨阴天的时候浅滩水温不那么高,鱼就会搁附近一米八左右的草窝,没准还更好钓。
第二招,打窝别只会“糊涂加量”,要有点讲究。老有人秋天打窝就酒米、颗粒撒、米饭拌,觉得“实饵”能留鱼,结果鱼一吃饱就溜没影,还有的光用商品糟食搞“虚窝”,雾化快是快,鱼一来啥也没了。张哥用的是“虚实结合”的小配方:两份酒米(留鱼耐啃)一道一份轻麸(起雾诱鱼),加点温水和匀捏成团,一次抛俩拳头大窝,后面一小时补个小把。他说,实饵能让鱼在窝里埋头细啃,雾化又能把远处的鱼逗过来。你这窝子味道不断,大鱼来了就舍不得走。一顿操作猛如虎,我窝子鱼星一直冒泡,鲤鱼、板鲫轮番上。钓鲫鱼可以添点红虫粉,更腥;钓鲤鱼丢点碎玉米,大块鱼爱吃不误。以前只用酒米,半小时鱼星就断,现在窝子能守三小时,还有鱼星翻花,这“虚实结合”的套路是真香。
第三个套路,饵料上点新意思,才能钓得住“大块头”。秋天鱼儿蹿膘,肯定要补蛋白,但绝对不能照搬春天那股浓腥味,否则小杂鱼来啄嗓子都能被气炸。而且饵料还得保持颗粒质感,不能和成糊糊状,要不等大鱼游过了只剩饵渣。张哥说基础饵保持原来的玉米面、麦麸不变,只往里加点:钓鲫鱼就添点蚯蚓粉,钓鲤鱼加虾粉,每斤饵里加一两勺,别用力死揉,使饵团有点颗粒、耐泡,甩下去十分钟也不散。我以前挂纯玉米面,鱼闻闻不动口,一加虾粉,刚落底五分钟,浮漂一个沉,提竿那里还真挂上一条三斤大鲤鱼!鱼钩上的饵还好好的,小杂鱼来不及啃散。门道其实很简单,不要因为想加腥就把饵揉得太细,粗颗粒才是大鱼的专属。小鱼闹窝时,可以添点面粉让饵更结实,硬点更耐啃。
还有个小提示,调漂得跟着钓位灵活切换。秋天钓浅滩调灵点,调三钓一,鱼口轻也能看清楚;深浅交界钓法则钝点,调平水钓俩目,经得住流水拽动。窝料别贪心,一开始丢两个拳头大团,后话只要补点烟包大实饵就够,鱼吃饱了反正不稀罕你那点“诱惑”了。我按这三套路来,下午两点到五点连着五条大货,鱼护差点爆了,钓友们都在旁边竖大拇指问诀窍,其实就是张哥那句:顺着鱼来,不让手停。
说白了,秋钓大鱼真不用搞玄乎。只要你肯花心思琢磨水温、窝子和饵料,三招学会,新手机会比老炮还多。窝子打得对、窝料用得活、味型对口感,还怕钓不到大块头?都说钓鱼靠装备,秋天反而是拼套路,拼谁更懂鱼,谁管用谁出鱼。钓友们,钓秋鱼你有啥花样?是专追水温找钓位,还是琢磨自己的一套窝料配法?评论区聊聊呗,经验越多,下一次我们“钓到手酸”就是分分钟的事。秋天嘛,不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,把护子装满,把“鱼你太美!”的戏码天天上演!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