钓鱼总脱钩跑鱼?这5个细节没做好,怪不得你的鱼获那么少

0
回复
19
查看
[复制链接]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

172

主题

193

帖子

1473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473
发表于 昨天 11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咱们钓鱼人最懊恼的事,莫过于眼看着鱼漂猛地一顿,赶紧提竿却只拽上来空钩,甚至连鱼影都看见却让它挣脱了。每次遇到这种情况,钓友们总爱说 "鱼太精了"" 运气不好 ",其实啊,十次脱钩九次都是咱们自己没注意细节。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那些藏在钓具、饵料、操作里的" 脱钩陷阱 ",帮你把跑掉的鱼重新钓回来。


一、鱼钩选不对,好比用菜刀剪指甲

好多新手钓友买鱼钩时就盯着 "大号结实",觉得钩子越大越不容易跑鱼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上周在水库遇见张大哥,一上午脱了七八次鱼,我过去一看,他用 7 号伊势尼钓二两的鲫鱼,那钩子比鱼嘴还长一半,鱼刚把饵吸进去,钩子还没碰到上颚就被吐出来了。其实鱼钩选择得看 "三匹配":

1. 鱼种匹配:钓鲫鱼这种小嘴鱼,用 3 - 4 号袖钩最合适,钩尖到钩柄的长度刚好能穿过鱼唇;钓鲤鱼就得换 5 - 6 号伊势尼,宽钩门能吃住鱼的厚嘴唇。之前我试过用袖钩钓草鱼,鱼一甩头钩子就变形了,后来换成新关东 0.8 号,再也没出现钩门被拉开的情况。

2. 鱼嘴结构匹配:像黄颡鱼这种下颌有尖刺的鱼,得用长柄钩,方便摘钩还能避开刺儿;钓鲢鳙这种滤食性鱼类,就得用钩条细、钩尖内弯的伊豆钩,鱼吸饵时钩子更容易入口。去年在千岛湖钓胖头,同行的老李一直用普通袖钩,鱼咬钩时总因为钩子重量不够,被鱼鳃耙子挡住,后来换了伊豆 7 号,中鱼率立马提升。

3. 饵料状态匹配:挂玉米、红薯这种硬饵,得用带倒刺的钩子,不然饵掉了钩子还在水里;开拉饵钓鲫鱼,用无倒刺袖钩更顺畅,鱼吸饵时阻力小。我见过有钓友用带倒刺的伊势尼挂拉饵,结果饵料老是卡在倒刺上,鱼根本吃不进去,你说这能不跑鱼吗?


二、饵料状态差,鱼吃饵像吞石头疙瘩

咱们总说 "饵料对路鱼开口",可饵料状态不对,鱼就算开口也吃不牢。上个月在黑坑钓罗非,旁边的王师傅一直抱怨 "鱼咬钩就跑",我瞅了瞅他的饵,硬邦邦的像个小面团,扔进水里五分钟都没雾化。你想想,鱼用嘴唇抿一下,感觉嘴里硌得慌,能不赶紧吐出来吗?好的饵料得做到 "三软三忌":

1. 软硬度要像耳垂:不管是搓饵还是拉饵,揉好后用手指按一下,能慢慢回弹但不塌陷。钓鲫鱼时,我习惯在商品饵里加 10% 的雪花粉,让饵料更蓬松,鱼一吸就进嘴。之前试过开饵时水加少了,饵料硬得像橡皮,结果钓了一天,提竿十次有八次钩上没饵,你说鱼能钩得住吗?

2. 附钩性要 "粘而不黏":饵料在水里得慢慢雾化,到底后钩上还得有残留。钓鲤鱼时,我会加 5% 的粘粉,让饵料入水后外层先散落,内层还牢牢挂在钩上。有回偷懒没加拉丝粉,饵料入水就散,鱼还没来得及咬钩,饵就没了,更别说吃住钩了。

3. 比重要轻如絮:钓水深超过 2 米,饵料比重太大会让鱼吸饵费劲。我通常会加 20% 的轻麸,让饵料在下沉过程中慢慢飘落,鱼追着饵吸的时候,钩子很容易就进嘴了。之前钓鲢鳙时不懂,用重饵钓底,结果鱼在中层截口,饵料还没到嘴就掉了,脱钩率自然高。


三、提竿时机错,好比追公交跑过站

好多钓友看见鱼漂动就着急提竿,结果不是锚到鱼就是空钩。其实提竿得看 "三目相":

1. 鲫鱼看 "顿口三分之一":鲫鱼咬饵时,漂尖先往下顿半目,然后慢慢上升。这时候别急着提,等漂上升到停住的瞬间再提,十有八九正口。上周在野河钓板鲫,旁边的新手只要看见漂动就提,结果钓了半天全是锚上来的鱼,而我等漂稳稳上升后再提,全是正口,你说哪个脱钩率低?

2. 鲤鱼看 "黑漂两秒后":鲤鱼吃饵谨慎,先含住饵慢慢游,漂先慢慢下沉 1 目,然后突然黑漂。这时候得等黑漂后停 1 - 2 秒再提,给鱼把饵吃进去的时间。去年在水库守大鲤,有次看见黑漂立马提竿,结果钩子只挂住鱼唇边缘,鱼一甩头就跑了,后来学会等两秒,中鱼后钩子都在鱼嘴正中间。

3. 草鱼看 "斜漂走水时":草鱼吃饵喜欢边游边吞,漂会斜着被拖走。这时候别着急,等漂被拖走 10 厘米左右再提,钩子已经完全刺入鱼嘴了。我试过看见漂斜就提,结果钩子刚碰到鱼嘴,鱼一摆尾就脱钩了,后来掌握了这个时机,中草鱼很少跑鱼。


四、线组搭配乱,好比穿西装打运动鞋

线组就像钓鱼的 "衣服",搭配不对既不舒服又容易出问题。好多钓友觉得 "子线越细越灵敏,主线越粗越保险",其实不然。上个月在竞技池,看见一位钓友用 1.5 号主线配 0.8 号子线钓鲫鱼,结果频繁切线,后来发现他的子线打结了还接着用,拉力值早就下降了。合理的线组搭配得做到 "三对应":

1. 目标鱼大小对应:钓 1 斤以内的鱼,主线 1.0 + 子线 0.4 足够;钓 3 - 5 斤的鱼,主线 2.0 + 子线 1.0 更保险。我钓鲫鱼一直用 0.6 号子线,有次遇到斤鲫,子线质量不好,直接被拉断了,后来换成品牌子线,同样的号数再也没切过。

2. 鱼钩大小对应:子线太粗会挡口,太细钩不住鱼。一般来说,子线号数是鱼钩号数的 0.3 - 0.5 倍。比如用 4 号袖钩,配 0.4 号子线刚好,既不会挡口又能吃住钩。之前试过用 0.8 号子线配 3 号袖钩,结果鱼咬钩时子线在鱼嘴里打弯,根本钩不住。

3. 水情鱼情对应:钓流水时,主线得稍微粗点,不然漂相不稳定;钓滑口鱼,子线得细点,让鱼放松警惕。去年在闸口钓流水,用 1.2 号主线配 0.6 号子线,结果漂老是被水流冲得乱晃,提竿时机把握不准,脱钩率很高,后来换成 1.5 号主线,漂相稳定了,中鱼率也提高了。

五、调钓太死板,好比用钥匙开密码锁

好多钓友照搬 "调四钓二",结果到了不同水域根本不管用。调钓得看 "三变化":

1. 饵料比重变化:挂重饵(比如玉米)得调钝点,让双饵触底,不然漂相出不来;挂轻饵(比如拉饵)得调灵点,让一饵触底一饵悬浮,鱼咬钩时漂相更明显。我在野河钓鲫鱼,挂红虫时调平水钓 2 目,鱼咬钩时漂轻轻上顶,提竿就是正口;挂拉饵时调 5 目钓 3 目,顿口清晰,很少脱钩。

2. 鱼口轻重变化:鱼活跃时(比如夏天),调钓可以稍微钝点,避免假信号;鱼口轻时(比如冬天),得调灵点,抓细微漂相。去年冬天钓鲫鱼,鱼口特别轻,调 3 目钓 1 目,有时候只看见漂尖动半目,提竿就中鱼,要是调钝了根本看不见信号,自然钓不到鱼。

3. 水底地形变化:水底有酱层(淤泥厚),得调钓让饵离底,不然饵陷进泥里鱼找不到;水底有石头缝,得调钝点,让钩子躺在石头上,鱼更容易发现。我在有酱层的水库钓鲤鱼,调 6 目钓 4 目,让饵悬浮在酱层上面,鱼很容易就发现饵料,中鱼后钩子也不容易挂底,脱钩率自然低。

说了这么多,其实脱钩的根本原因就是咱们对鱼的习性、钓具的特性、水情的变化没研究透。钓鱼就像跟鱼 "斗心眼",你多懂它一点,它就少跑一条。下次出钓前,花十分钟检查一下鱼钩有没有倒刺磨损、饵料是不是软硬合适、线组搭配是否合理,保准你脱钩率减半。

最后想问问各位钓友,你们平时钓鱼时,脱钩最频繁的是哪种情况?是提竿太早还是太晚?有没有自己总结的防脱钩小技巧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咱们一起把跑掉的鱼 "追" 回来!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我们
400-050-1111

客服QQ:9519990

服务时间:周一到周日8:00-23:30

关注我们

钓友网

Powered by www.4ma.cn 钓友分享网站!2024/08/01  © 2001-2024 钓鱼网 Inc.   中国钓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ICP证:粤ICP备7758521号